鼻血流个不停,怎么止都止不住?别慌!专家教你应对顽固性鼻出血,并识别求医信号!224


哈喽,各位小伙伴们!我是你们的中文知识博主。今天我们要聊一个让很多人都心头一紧,甚至有些恐慌的话题——流鼻血,而且是那种“怎么止都止不住”的鼻血。是不是觉得心头一紧?别慌!作为一名致力于传播实用健康知识的博主,我将带你深入了解鼻出血,从正确的止血方法到识别危险信号,再到寻求专业帮助,让你在面对“顽固性”鼻出血时不再手足无措。

流鼻血,在医学上叫做鼻衄(bǐ nǜ),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症状。小到天气干燥、抠鼻子,大到身体潜在疾病,都可能导致鼻出血。大多数情况下,鼻血流量不大,通过简单的急救处理就能止住。但如果鼻血像“水龙头”一样流个不停,甚至用尽了“小妙招”也无济于事,那可就得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了!

第一步:你的“小妙招”真的用对了吗?——正确的鼻出血急救姿势

在讨论为什么鼻血止不住之前,我们首先要确认,你使用的“止血小妙招”到底是不是正确的方法。很多流传的“土办法”其实是错误的,甚至可能加重出血或引起危险!

❌ 错误止血法大揭秘:
仰头止血: 这是最常见也是最危险的错误方法!仰头会让血液倒流到咽喉,刺激气管引起剧烈咳嗽,甚至可能呛入气管导致窒息。吞下去的血液还会刺激胃部,引起恶心、呕吐。
鼻腔塞纸团/棉花团: 很多人习惯用卫生纸或棉花塞住鼻孔。如果塞得不紧,效果不佳;如果塞得过紧,反而可能损伤鼻黏膜。更重要的是,取出时可能会把刚刚凝固的血痂撕掉,导致二次出血。而且,卫生纸并非无菌,可能引起感染。
平躺: 平躺与仰头类似,都容易让血液倒流。

✅ 正确的鼻出血急救方法:

当你或身边的人流鼻血时,请牢记以下“五步走”:
保持冷静: 紧张和恐慌会使心跳加速,血压升高,反而不利于止血。深呼吸,放松心情。
端坐,身体前倾: 坐直,头部稍微前倾,让鼻血从鼻孔流出,避免流入咽喉。
按压鼻翼: 用拇指和食指紧紧捏住鼻翼两侧(鼻骨下方软骨部位),持续按压10-15分钟。这是最重要的止血步骤,通过压迫止血点来促进血液凝固。记住,要持续按压,中间不要松开查看!
口呼吸: 按压鼻翼时,通过嘴巴呼吸。
冷敷: 在前额、颈部或鼻梁处敷冰袋或冷毛巾,有助于血管收缩,减少出血。

经过10-15分钟的持续按压后,慢慢松开手指。如果血止住了,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内不要用力擤鼻涕、抠鼻子或剧烈运动,以免再次出血。如果血仍未止住,可再次按压10-15分钟。

第二步:为什么我的鼻血“止不住”?——探寻顽固性鼻出血的深层原因

如果你已经严格按照上述正确方法操作了15-30分钟,但鼻血依然“奔流不息”,或者止住没多久又开始流,那你的鼻出血可能就属于“顽固性”范畴了。这时,我们就需要考虑更深层次的原因了。

1. 出血点位置深或血管较大:
我们鼻腔前端的“利特尔区”是鼻出血最常见的部位,这里血管丰富且表浅,通常容易止住。但有些出血点位于鼻腔深部或后端,这里的血管通常较大,出血量也会更大,且不易被按压到,因此止血困难。这种“后鼻腔出血”往往表现为血液从口中流出,或向后倒流至咽喉。

2. 凝血功能障碍:
这是导致鼻血止不住的重要原因。

服用抗凝药物: 如阿司匹林、华法林、氯吡格雷等,这些药物会影响血液凝固,导致出血后不易止住。
遗传性凝血功能疾病: 如血友病、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(Osler-Weber-Rendu综合征)等。
肝脏疾病: 肝脏是产生凝血因子的重要器官,肝功能受损(如肝硬化)会导致凝血因子合成减少。
血液系统疾病: 如白血病、再生障碍性贫血、血小板减少症等,这些疾病会影响血小板数量或功能。
维生素K缺乏: 维生素K参与凝血因子的合成,缺乏时也会影响凝血功能。

3. 鼻腔局部病变:

鼻腔炎症: 严重的鼻炎、鼻窦炎可能导致鼻黏膜充血肿胀,血管脆性增加。
鼻腔或鼻窦肿瘤: 良性或恶性肿瘤都可能引起反复、难以控制的鼻出血。
鼻息肉: 巨大的鼻息肉也可能表面血管破裂出血。
鼻中隔偏曲: 严重的偏曲可能导致鼻黏膜干燥、结痂、糜烂,容易出血。
鼻腔异物: 尤其在儿童中常见,异物刺激鼻腔导致出血。

4. 全身性疾病:

高血压: 高血压本身不直接导致鼻出血,但会使得血管脆性增加,一旦出血,血管内压力高,更难止住。血压控制不佳者更容易反复鼻出血。
动脉硬化: 老年人血管弹性差,容易破裂。
糖尿病: 长期高血糖可能损伤血管,使其脆弱。
肾脏疾病: 某些肾病可能导致凝血功能异常。

5. 外伤:
剧烈撞击、跌倒、鼻骨骨折等都可能导致严重的鼻出血,有时伴随颅底骨折,这种出血量大,性质复杂。

6. 环境因素:
过于干燥的环境、高海拔地区、过度劳累、精神压力大等都可能间接诱发鼻出血,并可能使其难以停止。

第三步:什么时候必须寻求专业帮助?——识别危险信号,刻不容缓!

当鼻血止不住时,保持冷静并采取正确止血措施是第一步。但如果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,请不要犹豫,立刻前往医院就诊,寻求耳鼻喉科医生的专业帮助!
按压20-30分钟后,鼻血仍未止住: 这是最直接的求医信号。持续的出血可能意味着出血点深、血管大或存在凝血问题。
出血量大,或伴有头晕、乏力、面色苍白等失血性休克症状: 大量失血是非常危险的,可能导致休克,危及生命。
血液主要从口中流出,或向后倒流至咽喉: 这提示可能是后鼻腔出血,普通按压难以奏效。
反复、频繁地流鼻血: 即使每次都能止住,但如果流鼻血的频率很高,也可能是潜在疾病的信号。
流鼻血时伴有身体其他部位出血(如牙龈出血、皮肤瘀斑),或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、体重减轻等症状: 这可能提示全身性疾病(如血液病、肿瘤)。
正在服用抗凝药物: 如果你正在服用阿司匹林、华法林等抗凝药,流鼻血时应尤其警惕,并告知医生。
有高血压、糖尿病、肝肾疾病等慢性病史: 这些基础病可能使鼻出血更难控制,需要医生评估。
儿童或老年人: 儿童的鼻腔黏膜娇嫩,老年人血管弹性差,一旦出血更容易严重或反复。
伴有头痛、视力变化、鼻塞、嗅觉异常等症状: 可能提示鼻腔或鼻窦内有占位性病变。
流鼻血发生在头部外伤之后: 必须警惕是否有颅底骨折等严重情况。

第四步:医生会怎么做?——专业的诊疗手段

当你前往医院后,医生会根据你的情况采取一系列检查和治疗措施:
详细问诊: 了解出血史、病史、用药情况等。
鼻内镜检查: 用内窥镜深入鼻腔,查找出血点,评估鼻腔内部情况。
血液检查: 检查血常规、凝血功能,排除血液系统疾病或凝血障碍。
影像学检查: 如果怀疑有肿瘤、骨折或其他结构异常,可能需要进行CT或MRI检查。

针对鼻出血的专业治疗方法:
局部止血:

烧灼止血(电凝或化学烧灼): 对于明确的出血点,医生会使用化学药物(如硝酸银)或电凝来烧灼封闭血管。
鼻腔填塞: 用医用止血棉、凡士林纱条、气囊导管等填塞鼻腔,通过压迫达到止血目的。填塞时间通常为24-72小时,需要定期复查和取出。
止血材料: 局部使用可吸收的止血材料,如明胶海绵、氧化纤维素等。


全身治疗:

口服或静脉注射止血药物: 如止血敏、维生素K等,辅助凝血。
治疗原发病: 如果是高血压引起的,需要积极控制血压;如果是血液病,则需对症治疗血液病。
输血: 对于严重失血的患者,可能需要输血治疗。


手术治疗:

对于反复发作、严重且保守治疗无效的鼻出血,可能需要通过手术(如血管结扎术、内镜下电凝止血术等)来处理深部血管。



第五步:日常预防与护理——把鼻出血扼杀在摇篮里

既然流鼻血如此常见,那么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呢?
保持鼻腔湿润: 尤其是在干燥季节,使用加湿器增加室内湿度。可以使用生理盐水喷雾或鼻腔保湿凝胶,滋润鼻腔黏膜,避免干燥破裂。
避免抠鼻和用力擤鼻: 这是诱发鼻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。改掉抠鼻的坏习惯,擤鼻涕时动作要轻柔,一次只擤一个鼻孔。
避免鼻腔外伤: 提醒儿童避免将异物塞入鼻孔。进行可能导致鼻部受伤的活动时(如球类运动),应佩戴防护装备。
积极治疗鼻腔疾病: 患有鼻炎、鼻窦炎等疾病应及时治疗,控制炎症。
控制基础疾病: 高血压患者应遵医嘱规律服药,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。糖尿病、肝肾疾病等患者也应积极治疗原发病。
饮食调理: 均衡饮食,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K的蔬菜水果,增强血管弹性。
避免刺激物: 避免吸烟、饮酒,减少接触有害化学气体,这些都可能刺激鼻黏膜。
谨遵医嘱用药: 如果正在服用抗凝药物,应定期复查凝血功能,并告知医生可能出现的鼻出血情况。

总而言之,流鼻血并不可怕,但当它变得“止不住”时,就如同身体在向我们发出警报。掌握正确的急救知识是第一步,但更重要的是,要学会识别危险信号,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。记住,你的健康,是这世上最重要的财富!希望这篇文章能让你在面对鼻出血时,多一份从容,少一份担忧!

2025-11-03


上一篇:告别缠绕,延长寿命!耳机线完美收纳终极指南,桌面出行两不误!

下一篇:手机效率倍增秘籍:免费解锁你的智能手机隐藏功能与实用技巧